无缝钢管是用钢锭轧制成圆钢,经过热穿孔得到管坯(毛管),然后经热轧、冷轧或冷拨制成无缝管。
从零到世界第一,中国无缝钢管艰辛发展历程
无缝钢管被誉为工业的“血管”,是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材料,无论制造飞机、轮船、火车、汽车、锅炉、电站,还是输油、输汽、输水,或者是开发矿藏进行地质钻探,哪儿都需要它,哪里也离不开它。可以说,如果离开了无缝钢管的话,很多如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军工、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都将无从谈起。
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还不能生产无缝钢管。当时只有上海,有一点钢管改制设备,但因缺乏热穿孔机械,不能用圆钢生产无缝钢管,又无法从国外进口毛管,只能采用进口或用过的旧无缝钢管改制为其它规格的无缝钢管。(注: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前,日本侵略者曾在东北的鞍山于1935年建了一套生产直径为70-150mm的热轧无缝钢管机组,但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其设备全部都被苏联拆运到了原苏联现乌克兰的乌拉尔第一钢管厂。所以在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是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年恢复经济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我国经济将迈上了走向工业化的道路。由于西方敌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靠从国外进口无缝钢管来源中断,而当时国内还不能生产,这对经济的恢复和国防工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变依赖进口的现状,1952年8月,新中国第一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鞍钢的“三大工程”上马,无缝钢管工程是其中之一。
1953年12月26日,在我国的北方鞍山-鞍钢无缝钢管厂,几乎所有的工人都提前来到了工厂,紧张又兴奋。这一天,中国冶金史将掀开新的一页。下午2点半,操作台上的工人们各就各位。一锭通红的钢坯,从高温加热炉里滚出,钻过穿孔机。当火红的钢管头缓缓露出,在场的人无不欢呼雀跃,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
鞍钢无缝钢管厂原设计生产规格为 Φ57-140mm,壁厚4-20mm,长4-12m;设计产量 6.19万吨/年,投产后三年(1956年生产了6.6万吨)超设计7%达产。
鞍钢无缝钢管厂的投产,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历史。从工厂破土动工,到第一根无缝钢管问世,仅仅用了1年零3个月。投产后的第二年(1954年)就先后试轧出了,锅炉管、地质管、油管和不锈钢管。在二辊斜轧穿孔机上穿轧不锈钢管成功,是我国无缝钢管生产史上一大盛事,这为我国以后的不锈钢管生产起了先导作用。
1958年3月8日在我国的南方-上海,永鑫五金制作厂(1958年7月改为上海永鑫无缝钢管厂,后来改为上海异型钢管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在总结生产无缝铜管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 Φ76mm穿孔机,结束了上海冷拔无缝钢管长期不能自供坯料毛管的历史。从而成为我国能生产热轧毛管(冷拔管料管)的第二家无缝钢管厂。后来发展成为我国品种最全、规格最多的异型钢管厂。
后来,上海冷拔钢管厂(上钢五厂)还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二辊斜轧穿孔加牛油石灰冷拔”生产不锈钢管的新工艺。我国对于用二辊斜轧穿孔工艺生产不锈钢管的研究和实践堪称世界一流。
随着这种穿孔机在设备和工艺上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毛管的壁厚减薄、壁厚不均减小、内外表面质量的提高和穿孔后在线打头的实现等等,形成了用穿孔机穿制毛管后立即打头,然后直接进行冷拔,生产冷拔无缝钢管,即穿孔-冷拔无缝钢管生产线。
这种简易生产线,在我国当时非常缺少小直径无缝钢管的条件下,很快就成为较普遍的无缝钢管生产工艺之一。当然,这也是一种在我国特定的条件下“少投入,快产出,浪费资源” 的生产工艺。
少投入:比建设能生产相同规格热轧成品管的整套机组的投资;快产出:比建设能生产相同规格热轧成品管的整套机组,设备简单、数量少、重量轻和操作容易、达产快;浪费资源:比生产相同规格热轧成品管所需用的资源(原、辅材料,能源和人力)。这种工艺,后来在上海和其他地方的一些无坯料管自给的冷拔钢管厂或根本就没有无缝钢管厂的地方,先后建成投产了一批Φ50、60、76mm穿孔机或穿孔机-冷拔管生产线。
后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在市场的推动下又进一步向较大直径无缝钢管生产发展,先后建成投产了衡阳钢管厂、上海钢管厂、昆明市无缝钢管厂、广钢无缝钢管厂、长治钢铁公司、洪都钢厂、常州钢铁厂、天津市无缝钢管厂、大冶钢厂、大连钢厂、安阳钢厂、重庆市无缝钢管厂、成都金属加工总厂、首钢特钢厂、合肥钢铁厂等(Φ76mm);重钢三厂(Φ90mm),长城特钢、抚顺钢厂、西宁钢厂、上海第一钢铁厂(Φ100mm),苏州钢厂(Φ120mm)和南通市特殊钢厂(Φ200mm) 穿孔机和相应的冷拔、冷轧管生产线。及包钢无缝钢管厂(Φ400mm)自动轧管机组。
1958年国家决定,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利用匈亚利的三套(Φ133mm顶管机组和Φ216、318mm周期轧管机组)主轧管设备,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建设一个从管坯生产到无缝钢管成品(包括地质、油井管等)出厂的配套齐全的独立的专业化大型无缝钢管厂-成都无缝钢管厂。
我国第一个生产特殊钢无缝钢管厂诞生
1959年上海冷拔钢管厂建成投产了一台Φ76mm穿孔机和与其相配套的冷拔管生产线,投产不久,即被并入上钢五厂,成为特钢企业,向生产合金、不锈无缝钢管发展。1960年该厂在Φ76mm的穿孔机上成功地生产了18-8(304)不锈钢毛管,并通过冷拔方式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航空导管用不锈钢管。是我国第一个特殊钢厂里的无缝钢管厂,是我国军工用冷拔管的主要生产厂之一。
我国自主研制冷轧-冷拔管生产线投产
上海钢铁研究所在1961年建成投产了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台SG32-1三辊冷轧管机和小型冷拔管机,形成了完全国产化的“冷轧-冷拔管”生产不锈、精密、薄壁和超薄壁无缝钢管的生产线。
我国无缝钢管的发展历程是:从1953年的3000吨发展到1982年的101万吨,共用了29年,赶上了意大利(101万吨)、超过了英国(43万吨)和法国(66万吨)。在这29年当中,我国经历了58年的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10年文化大革命的天灾和人患。
70,80和90年代,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灵活和开放,随着国家重点企业在贯彻职工退休政策中,使一大批有技术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离开国营工厂;再加上,当时市场上无缝钢管,特别是不锈无缝钢管紧缺,利润较大。给一些个人或集体开设无缝钢管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南方,特别是在江浙两省,建成了一大批的“无缝钢管厂”,可能称为“作坊”更为确切,有的只设有一台简陋的穿孔机和1-2台简陋拉拔机;有的则只有1-2台简陋的拉拔机。当然,这些厂经过市场的筛选和淘汰,其中已有部分工厂,真正建成了名符其实的无缝钢管厂或不锈钢管厂等大型企业集团。
其中:
70年代,建成了山东省北墅生建钢管厂和无锡通达不锈钢管厂等建成投产Φ76mm自动轧管机组,河南孟县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Φ50mm穿孔机。
80年代,常熟市远东钢管厂、宁波不锈钢管厂等建成投产Φ76mm自动轧管机组;湖州久立不锈钢管厂、江苏通州市钢管厂、靖江不锈钢管厂、张家港市不锈钢管厂和福建三明铁厂等建成投产Φ76mm穿孔机及冷拔钢管生产线。
90年代,黄石宝陆钢厂建成投产了Φ100mm自动轧管机组,山东青州市钢无缝管厂建成投产了国产Φ140mm狄塞尔轧管机组。
温州:丰业集团 、青山特钢、华迪钢管、永上不锈钢等建成投产Φ100mm冷拔钢管生产线;巨星特钢、天宝特钢、江南钢管、华东钢管、丰源钢管等建成投产Φ76mm冷拔钢管生产线。
随着全国各地无缝钢管厂相继建成,我国无缝钢管生产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从1982年开始连续15年平均以每年递增8.9%,到1997年生产了361万吨,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在1992年生产了265万吨,超过日本(233万吨);在1994年达到304万吨,超过俄罗斯(281万吨)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并一直保持止今。